关注官方微信

学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生培养 > 正文

2.9.2学硕、博适用培养方案

日期:2018-04-09 点击数: 来源:

 

植物科学学院研究生

培养方案

 

20126月修订)

 

学术型硕士

博士

硕博连读

全日制农业推广

在职农业推广

2015.9完善代码)

 

 

 

 

 

 

 

 

 

植物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思想品德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素质  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植物病理学领域教学、科研、管理和开发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技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

3、身心素质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研究方向

各专业研究方向分别见附表一。

、培养年限及时间分配

1.脱产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论文完成时间一般为2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

2.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的硕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须提前三个月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硕士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4. 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补修课

学分要求:

培养期间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不包括专业外语、实践教育)。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学分,两个必修环节2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60分及格。

五、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阅读导师规定的中、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英文文献25篇以上),从第一学期开始文献阅读。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后,要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综述报告。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研究生可获得1个必修学分。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完成,未能完成文献综述的研究生不能参加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三学期中(一般为10月份)举行开题报告会。报告人应就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观点、立论、论据、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向评审委员会汇报,开题报告应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3000字。开题报告会由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开题报告经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开题报告未能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进入论文实施阶段,须在两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应届硕士论文答辩。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所在学院保存至硕士研究生毕业备查。

七、中期考核

为了督促研究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学位论文,实行中期考核制度。时间为第四学期末(一般为6月份),学院要统一组织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研究生须提交详细的学位论文提纲,并报告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未通过中期考核者重新开题,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考核结果保存在学院。

、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全面训练硕士研究生树立严谨的科学学风,掌握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专业文献阅读、学术调研、选题、论文开题报告、试验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论文工作应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硕士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5年。导师要全面掌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工作,须按相关规定提前提交答辩申请,否则不予受理。学位论文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详实,层次清楚并有独到的见解。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每年6月份进行。

 

 

 

附表1—1:

植物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代 码

0710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学

代 码

0710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以植物重要优良性状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分离解析功能基因,明确功能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遗传转化,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

原亚萍

02

药用植物研究与利用

运用常规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药用植物进行种质资源创新、鉴定、评价及有效利用

吴 颖

03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以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创新、鉴定及有效利用

郭庆勋

 

 

 

 

 

 

 

 

 

附表1—2:

植物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表

 别

 程

 号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专业课

0722806101

细胞遗传学

原亚萍

单晓辉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722806103

植物基因组学

原亚萍

40

2

 

 

0722806104

植物种质资源Seminar

原亚萍

组织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选修课

0722806301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吴  颖

30

1.5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304

植物化学

韩俊友

30

1.5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6308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石武良

20

1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植物学

吴颖

40

 

 

 

讲授

考查

 

遗传学

原亚萍

40

 

 

 

 

附表1—3: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作物学

代 码

0901

二级学科名称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代 码

0901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作物(超)高产理论与技术研究

 

1、作物高产育种理论研究

利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以水稻、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新品种。

2、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

根据作物-土壤-环境协调发展的原理,利用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等方法,以水稻、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在个体、群体水平上,重点研究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生理生态机制,定量化精确栽培调控技术,建立成套的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实现作物生长发育的数字化调控。

都兴林

02

数字农业与专家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精准农业技术完美结合,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基于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的智能型农业专家系统;作物病虫害预防预报数字系统,本方向只招收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考生。

梁天也

 

03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重点研究作物产量、品质等性状形成的生理过程、关键调控机理及其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分离解析功能基因,明确功能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此研究作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在分子水平上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进行调控,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韩俊友

 

 

 

 

附表1—4: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必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204

作物生态学

都兴林

40

2

 

 

专业课

0922806106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崔金虎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

0922806107

精准农业

梁天也

40

2

 

 

0922806108

作物生产专题

都兴林

40

2

 

 

0922806109

作物栽培Seminar

韩俊友

40

2

 

 

092280611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姜文洙

李秋祝

20

1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尤江峰

30

1.5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10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尤江峰

30

1.5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作物栽培学

崔金虎

80

 

 

 

 讲授

考查

 

耕作学

都兴林

34

 

 

 

 

 

 

 

附表1—5: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作物学

代 码

0901

二级学科名称

作物遗传育种

代 码

090102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作物分子育种

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技术,功能基因的定位、标记、克隆和应用,以及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作物新品种。

王庆钰

02

水稻功能基因组

利用分子生物学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水稻重要农业性状基因的挖掘及功能验证;同时开展各种突变体(T-DNA插入突变体、化学诱发突变体等)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为水稻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姜文洙

03

应用数量遗传

利用改进或新提出的QTL作图方法,进行多基因定位分析,单基因分解和精细定位研究,同时开展多基因聚合育种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王庆钰

 

 

 

 

 

 

 

 

 

附表1—6: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别

 程

 号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0922806205

数量遗传学

王庆钰

姜文洙

30

1.5

 

 

专业课

0922806314

植物分子遗传学

  

30

1.5

 

 

 

 

0922806111

高级作物育种学

王庆钰李景文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

0922806112

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王庆钰组织

40

2

 

 

 

0922806113

植物分子育种学

王庆钰

40

2

 

 

 

 

 

 

0722806301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30

1.5

 

 

讲授与讨论

考试或考查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尤江峰

30

1.5

 

 

0722806101

细胞遗传学

原亚萍

单晓辉

40

2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922806312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外语

王英等

20

1

 

 

0922806313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法

姜文洙

20

1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植物学

吴颖

76

 

 

 

 

 

 

作物遗传育种

王庆钰

80

 

 

 

附表17 

土壤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

代 码

0903

二级学科名称

土壤学

代 码

0903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土壤生态与土壤质量

土壤物、土壤质量为研究对象,探讨农业生产活动土壤生物之间、土壤生物与土壤非生命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深化土壤物生态过程、以及土壤质量退化与修复过程的认识,推动我国农业环境土壤生态学研究发展。

闫 飞

02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研究植物-土壤-环境养分定量化、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根际调控、新型可控释肥料方面内容。以调控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为手段达到养分高效、作物高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最终目的

曹宁

 


附表18

土壤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别

 程

 号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或考查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922806317

土壤学原理与方法

闫 飞

40

2

 

Ö

 

专业课

0922806134

土壤退化与修复

张玉斌

30

1.5

Ö

 

讲授与讨论

考试或考查

0922806318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专题

曹宁

40

2

 

Ö

0922806135

土壤与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技术及应用

曹 宁张玉斌

30

1.5

 

Ö

0922806136

土壤与环境科学专题

闫 飞

30

1.5

 

Ö

 

 

 

 

 

 

 

0922806316

根际生态学

曹 宁

30

1.5

Ö

 

讲授与实验

考试或考查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尤江峰

30

1.5

 

Ö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Ö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20

1

Ö

 

0922806330

土壤生态学

吴东辉

30

1.5

Ö

 

0922806319

施肥与环境保护

王晓丽

20

1.0

 

Ö

0922806315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专题

林辰涛

20

1

Ö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204

作物生态学

都兴林

40

2

Ö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Ö

 

 

 

资源环境分析技术

曹 宁王晓丽侯利园

50

 

Ö

 

讲授

考查

 

附表19

 

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

代 码

0903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营养学

代 码

090302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植物逆境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利用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从分子、细胞和个体的不同水平上研究植物对养分亏缺(如钾)、矿物质毒害(如铝等重金属)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信息的感受、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逆境伤害机理、植物抗逆的相关基因的功能、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植物适应各种逆境与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试图综合揭示植物适应养分亏缺、金属离子毒害等逆境的本质,确定调节的关键因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作物抗逆高效品种和改进抗逆高效的栽培措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和策略。

杨振明

02

植物营养生理生态

以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作物抵抗逆境能力为目标,借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根际微生态学的研究手段,研究植物营养元素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和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和调控过程及其机理,研究植物对养分胁迫及金属毒害的适应机理。

尤江峰

 

 

 

 

 

 

附表110

植物营养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别

 程

 号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或考查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专业课

0922806117

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鞠会艳

石武良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或考查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尤江峰

30

1.5

 

 

0922806310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尤江峰

30

1.5

 

 

0922806118

植物营养Seminar

杨振明

30

1.5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讲授与实验

考试或考查

0722806101

细胞遗传学

原亚萍

单晓辉

40

2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308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石武良

20

1

 

 

0922806315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专题

林辰涛

20

1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16

根际生态学

  

30

1.5

 

 

0922806317

土壤学原理与方法

  

40

2

 

 

0922806318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专题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19

施肥与环境保护

王晓丽

20

1.0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60

 

 

 

讲授

考查

 

 

 

 

 

 

 

 

 

 

 

 

 

 

 

附表111

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植物保护

代 码

0904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病理学

代 码

0904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抗病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解析植物与病原的互作及其调控。针对寄主、病原及二者互作过程,系统研究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寄主植物的抗病机理以及寄主与病原互作系统的信号传导和通讯网络,为实施植物病害的高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张世宏

0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进行有益生物的筛选和生防机制研究:筛选有生防效果的细菌、真菌、线虫以及害虫天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创制、实施植物的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

潘洪玉

03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

重点进行如稻瘟病菌、核盘菌、镰刀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有性生殖、寄主与病原真菌的互作机制,解析病原物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制等生物学特性,为有效地控制植物真菌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潘洪玉

 

 

 

 

 

 

 

 

 

附表112

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实验

考试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0922806206

真菌生物学

潘洪玉

李桂华

40

2

 

 

专业课

0922806119

高级植病研究法

刘金亮

秦庆明

40

2

 

 

讲授

实验

考试

0922806120

分子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李桂华

40

2

 

 

0922806121

高级植物病毒学

刘金亮

30

1.5

 

 

0922806122

植物病原细菌生物学

张艳华

40

2

 

 

0922806123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潘洪玉

秦庆明

30

1.5

 

 

 

 

 

 

0922806321

植病专业Seminar

张世宏

秦庆明

潘洪玉

刘金亮

李桂华

40

2

 

 

 

讲授

实验

 

考试

考查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李桂华

30

1.5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314

植物分子遗传学

王  英

30

1.5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普通植物病理学

刘金亮

20

 

 

 

自学

考查

 

农业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20

 

 

 

 

附表113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植物保护

代 码

0904

二级学科名称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代 码

090402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害虫生物防治

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进行害虫的灾害形成机理,生态抵御机制的研究。分离、筛选有益微生物资源,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生物发酵、制剂加工及应用,并探索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机理

席景会

02

昆虫分子生物学

主要研究昆虫内部器官系统的生理生化分子机制;害虫抗药性基因组学研究及抗药性机理;昆虫基因功能分析和生物学信息研究。

李克斌*

03

昆虫和植物互作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昆虫与植物互作机制研究,进行昆虫诱导条件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分析,系统阐明昆虫植物互作机制,在分子水平揭示昆虫诱导的植物防御机制, 

席景会

 

 

 

 

 

 

 

附表114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0922806207

高级昆虫生理生化

尚庆利

40

2

 

 

0922806124

高级昆虫研究法

潘怡鸥

 

40

2

 

 

讲授

 

考试

 

0922806125

昆虫研究新进展

席景会

潘怡欧

30

1.5

 

 

0922806126

昆虫化学生态学

张炬红

40

2

 

 

0922806127

昆虫学Seminar

席景会

40

2

 

 

0922806128

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30

1.5

 

 

 

 

 

 

0922806324

害虫综合治理t

张炬红

30

1.5

 

 

讲授与实验

考试

考查

0922806325

昆虫分子生物学

席景会

30

1.5

 

 

0922806326

农药毒理学

潘怡欧

30

1.5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普通昆虫学

席景会

20

 

 

 

自学

考查

 

农业昆虫学

张炬红

20

 

 

 

 

植物化学保护

王岩

20

 

 

 

 

 

 

 

附表115

农药学(硕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植物保护学

代 码

0904

二级学科名称

农药学

代 码

090403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农药残留分析与微生物降解

研究农药残留的分析和微生物降解技术,主要是关于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的取样、提取、浓缩和净化的方法与技术,农药残留检测原理,以及环境中农药微生物降解方法的研究。 

张浩*

02

生物农药资源挖掘与利用

生物农药主要是通过筛选对有害生物具有防治作用并与环境友好的非化学农药,研究其生物农药制剂加工技术。

潘洪玉

03

农药合成与应用

在农药合成方面着重研究新农药的分子设计、农药合成、仿生农药;农药应用方面立足于农药抗药性以及使用技术原理、高效施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林英杰*

 

 

 

 

 

 

 

 

 

附表116

农药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0521801001

第一外国语(硕)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Ö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李绪彦

40

2

 

 

讲授

考试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单晓辉

40

2

 

 

0922806208

农药学概论

王  岩

潘怡欧

40

2

 

 

0922806129

生物防治

潘洪玉

席景会

30

1.5

 

 

讲授

 

考试

 

0922806130

农药残留及分析

张祥辉

30

1.5

 

 

0922806131

农药研究生seminar

潘洪玉

王  岩

潘怡欧

张祥辉

40

2

 

 

0922806132

高级农药研究法

王  岩

潘怡欧

张祥辉

40

2

 

 

0922806133

生物农药

秦建春

王  岩

40

2

 

 

 

 

0922806326

农药毒理学

潘怡欧

30

1.5

 

 

讲授与实验

考试

考查

0922806327

农药加工

张大伟

30

1.5

 

 

0922806328

农药生物降解

王  岩

张祥辉

30

1.5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普通昆虫学

席景会

20

 

 

 

自学

考查

 

普通植物病理学

刘金亮

20

 

 

 

 

植物化学保护

王  岩

20

 

 

 

 

 

植物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植物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2.掌握植物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跟踪前沿,注意学科交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本学科理论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应的产业部门承担和组织教学、科研、高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4.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脱产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2、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优良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可申请提前答辩;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期报告或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工作者,均按结业处理。

3、博士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二年。

三、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选择学习相关的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的方式。对每个博士研究生都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成员由导师提名,报研究生培养处备案。指导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至少2名(含导师)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3、导师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基础和特长,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可在规定期限内与论文工作穿插进行,但最迟要在论文定稿前获得全部学分。

4、导师积极安排和帮助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掌握学科前沿。

5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践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主要承担大学本科生及硕士生的课堂教学或指导论文等。总工作量50学时。

6、学院及各学科专业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学术报告会,为博士研究生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培养计划

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三个月内,由学院组织导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应对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培养计划应由学院存档备案。

五、研究方向

详见附表一。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必须修够至少16学分。其中含必修课12学分,选修课选够4学分。

博士研究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课程。课程期间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专题讨论,撰写课程论文。学时:课内40学时,学分:2学分。

2、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英、日、俄、德、法等)的学时120学时,4学分。

3、基础课和专业课

两类课程的最低学分为6学分,其中基础课不低于4学分。

4、选修课:

第二外国语(英、日、德、法、俄等)为选修课,由学生及导师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学。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须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学时:80学时,学分:2学分

课程明细见各专业附表二。

七、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本专业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0篇),阅读时间为第一到第二学期。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后,要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综述报告。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文献阅读及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完成。未能完成文献综述的研究生不能参加开题报告。

八、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尽早确定论文选题范围,最迟应于第三学期中旬(一般为10月份)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由学院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所在学院保存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备查。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指标、研究期限(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应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3000字。导师及有关专家对其上述各方面提出质疑,未通过者3个月后重新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本届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所在学院保存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备查。

九、学术活动(阶段性成果报告)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至少4个内容以上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在论文工作期间结合论文工作至少公开举行1次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考核结果由学院保存。

十、论文工作

为全面训练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合格的毕业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应对国家建设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为此于第二学期末,博士生在导师指导和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选题、计划与设计,开题论证报告通过后实施科学研究工作。在总结、分析实验、观测和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按规定的统一格式撰写与装订论文,经指导教师审定由研究生处后交2名校外专家进行人评阅。在此基础上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人组成,其中应有12名校外委员,答辩程序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博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学术标准: sci收录的论文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网络在线发表,国家发明专利在限定时间必须获得正式授权专利证书,且所有成果署名为第一作者且第一完成单位为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十一、论文中期检查

在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时间为第四学期末(一般为6月份),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考核,由本学科相关专家统一组织并制定考核内容及要求,对于科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关键技术指标及相关实验数据、实验进展等进行严格检查,研究生除了提供纸质报告外,通过ppt的形式向专家进行汇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限令一定期限内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正和补充,择日再进行考核检查,考核结果进入学生的教学档案,研究生院将随机抽查。凡不符合要求者,限期重做,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

 

 

 附表一

植物学(博士)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代 码

0710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学

代 码

071001

序号

研究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

该研究方向利用植物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对重要植物品种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标记、定位、分离并解析功能基因,明确功能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不断发掘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基因为植物育种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同时探讨建立植物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王庆钰

 

02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抗逆基因工程

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理论,从抗逆性强的植物中分离并解析抗逆功能的基因或其产物(如蛋白质),然后利用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将确认的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我国特色的经济植物或者种质资源(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蓖麻等)中,从而获得抗逆性强的经济植物。

张世宏

03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与抗病基因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稻瘟病菌、核盘菌、镰刀菌等为材料,研究有性生殖、寄主与病原真菌的互作机制,解析病原物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制,抗病基因产物的作用、信号传递以及防卫基因的诱导及调控机制,基于多抗基因(抗病、抗低温、抗盐碱)的分离和功能解析,重点进行基因工程的多抗载体构建、高效表达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潘洪玉

04

植物营养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利用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在分子、细胞和个体的等水平上研究植物对养分亏缺(如钾、磷、铁)、矿物质毒害(如铝、锰、重金属)等逆境胁迫信息的感受、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机制,为培育作物抗逆高效品种和改进抗逆高效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和策略。同时利用生物间的化感作用,充分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构建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环境友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杨振明

05

植物和昆虫互作分子机理与蛋白质组学

利用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技术,探讨昆虫对植物气味物质的识别机理;进行昆虫性信息素增效作用以及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利用GC-MS技术对植物挥发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运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计算生物学技术筛选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降解酶基因,为解析气味识别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化合物干扰昆虫嗅觉识别,有效控制害虫奠定理论基础。

席景会

06

病原微生物与寄主互作

寄主病原互作研究产生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实验室主要从事阐析寄主病原互作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的研究。实验室以布鲁氏杆菌(人畜共患病原细菌),新型隐球菌(人类病原真菌),稻瘟菌(水稻病原真菌),灰霉菌(植物病原真菌)与其相应的寄主互作为工作模式。目前,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是阐析新型隐球菌策反利用宿主包括与自噬机制有关的蛋白因子进入寄主细胞、在胞内运转、繁殖和传播的分子机制;分子剖析寄主植物一些新的蛋白因子及相关信号途径参与寄主对稻瘟菌和灰霉菌侵染的反应。

秦庆明

 

附表二

植物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

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11801001

博士英语一外

 

 

4

Ö

Ö

讲授

考试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1180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36

2

Ö

 

基础课

0912806201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

张世宏

40

2

 

 

讲授

考试

0912806202

生命科学进展

潘洪玉等

40

2

 

 

专业课

0912806101

高级植物生物学

外聘

40

2

 

 

讲授

考试

 

 

 

 

0912806301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张世宏等

20

1

 

 

讲授

或实验

考试或考查

0912806302

植物蛋白质组学

席景会等

20

1

 

 

0912806303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杨振明等

40

2

 

 

0712806304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单晓辉

苏胜忠

40

2

 

 

0912806305

生物信息学

外聘教师

20

1

 

 

0912806306

分子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40

2

 

 

0912806307

植物科学Seminar

王庆鈺等

40

2

 

 

0912806308

植物与昆虫互作机制

席景会等

20

1

 

 

0912806309

植物分子育种学

王庆鈺

40

2

 

 

0912806310

植物化学

韩俊友

20

1

 

 

0712806311

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进展

原亚萍等

40

2

 

 

0912806312

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杨振明等

40

2

 

 

0912806313

植物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潘洪玉等

40

2

 

 

0912806314

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张世宏等

40

2

 

 

 

0912806315

植物科技发展研究进展

都兴林

20

1

 

 

 

 

 

 

 

 

植物科学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硕博连读研究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本学科理论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各专业研究方向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学习年限为5年。未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可延期毕业。

2、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分配。第一、第二、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第三、第四学期进行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及开题论证。第三、第四、第五学年进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

3、硕、博连读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少于三年。

4、五年内累计参加实践工作不少于5个月。

四、博士生资格考核 

1、在第二学年开学前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第一学年硕士阶段所学课程成绩及格,且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优良率不低于80%者为初审合格人员。
    2、学院成立由博士生导师代表及有关人员参加的专门考核小组,对初审合格人员的政治思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博士生资格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考核采用综合考试方式。综合考试可采用笔式、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者,经学校批准转为博士生管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未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者按硕士生要求继续培养。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必须修够至少40学分。其中必修课28学分,选修课选够12学分。

课程明细见附表二。

六、文献阅读

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本专业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30篇),阅读时间为第一到第四学期。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后,要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综述报告。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字。文献阅读及报告在第四学期末(一般为6月份)完成。未能完成文献阅读及综述报告的研究生不能参加开题报告。

七、开题报告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学术调研,于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范围,并在第五学期中(一般为10月下旬)举行开题报告会。报告人应就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观点、立论、论据、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向评审委员会汇报,开题报告应当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3000字。开题报告会由所在学院负责组织公开进行。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所在学院保存至研究生毕业备查。开题报告经答辩、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报告未能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须在两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将不能参加本学年的博士论文答辩。开题报告的有关材料由所在学院保存至毕业备查。

八、学术活动(阶段性成果报告)

要求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3个内容以上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公开举行的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不包括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完成开题报告后,在论文工作期间结合论文工作至少公开举行1次论文阶段性成果报告。

九、论文工作

论文研究工作应从第五学期开始,与课程学习交叉进行,研究生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累计时间不应少于三年。导师要全面掌握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实际需要对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整。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要求发表SCI论文一篇或一级学报2篇,署名为第一作者且第一完成单位为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十、论文中期检查

在第8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学院要统一组织对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按《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对未通过中期检查者重新开题,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检查结果保存在学院。

 

 

 

 

 

 

 

 

 

 

 

 

 

 

 

 

 

 

 

 

 

 

 

 

 

 

 

 

 

 

 

 

 

 

 

 

 

 

 

附表一

植物学(硕-博连读)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代 码

0710

二级学科名称

植物学

代 码

071001

序号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带 头 人

01

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

该研究方向对植物品种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不断为植物育种、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有利用价值的优异资源,为农业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物质保障。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植物育种效率和加快植物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王庆钰

原亚萍

02

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抗逆基因工程

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理论,从抗逆性强的植物中分离并解析抗逆功能的基因或其产物(如蛋白质),然后利用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将确认的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我国特色的经济植物或者种质资源(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蓖麻等)中,从而获得抗逆性强的经济植物。

张世宏

03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与抗病基因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稻瘟病菌、核盘菌、镰刀菌等为材料,研究有性生殖、寄主与病原真菌的互作机制,解析病原物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制,抗病基因产物的作用、信号传递以及防卫基因的诱导及调控机制,基于多抗基因(抗病、抗低温、抗盐碱)的分离和功能解析,重点进行基因工程的多抗载体构建、高效表达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潘洪玉

04

植物营养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利用植物营养、植物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在分子、细胞和个体的等水平上研究植物对养分亏缺(如钾、磷、铁)、矿物质毒害(如铝、锰、重金属)等逆境胁迫信息的感受、传递和信号转导的机制,为培育作物抗逆高效品种和改进抗逆高效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和策略。同时利用生物间的化感作用,充分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构建和谐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环境友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杨振明

05

植物和昆虫互作分子机理与蛋白质组学

利用化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组学技术,探讨昆虫对植物气味物质的识别机理;进行昆虫性信息素增效作用以及气味结合蛋白的研究,利用GC-MS技术对植物挥发物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运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计算生物学技术筛选气味结合蛋白和气味降解酶基因,为解析气味识别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化合物干扰昆虫嗅觉识别,有效控制害虫奠定理论基础。

席景会

06

病原微生物与寄主互作

寄主病原互作研究产生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实验室主要从事阐析寄主病原互作的细胞及分子机理的研究。实验室以布鲁氏杆菌(人畜共患病原细菌),新型隐球菌(人类病原真菌),稻瘟菌(水稻病原真菌),灰霉菌(植物病原真菌)与其相应的寄主互作为工作模式。目前,实验室研究的重点是阐析新型隐球菌策反利用宿主包括与自噬机制有关的蛋白因子进入寄主细胞、在胞内运转、繁殖和传播的分子机制;分子剖析寄主植物一些新的蛋白因子及相关信号途径参与寄主对稻瘟菌和灰霉菌侵染的反应。

秦庆明

 

植物学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别

 程

 号

  程  名  称

任课

教师

学时

学分

开课时间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5218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00

3

Ö

Ö

讲授

考试

 

0121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Ö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Ö

0511801001

博士英语一外

 

 

4

Ö

 

0111802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36

2

Ö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Ö

 

 

 

基础课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贾保磊

40

2

 

 

讲授

考试

 

0722806202

高级植物生理学

苏胜忠

40

2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张世宏

40

2

 

 

0922806205

数量遗传学

王庆钰

40

2

 

 

0922806206

真菌生物学

潘洪玉

40

2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722806201

高级植物生物化学

贾保磊

40

2

 

 

0722806203

植物分子生物学

张世宏

40

2

 

 

0922806207

高级昆虫生理生化

  

张炬红

40

2

 

 

0912806201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

张世宏

40

2

 

 

0912806101

高级植物生物学

外聘

40

2

 

 

0912806202

生命科学进展

潘洪玉等

40

2

 

 

 

 

 

 

 

 

专业课

0722806101

细胞遗传学

原亚萍

单晓辉

40

2

 

 

讲授与讨论

考试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722806103

植物基因组学

原亚萍

40

2

 

 

0722806104

植物种质资源Seminar

原亚萍

组织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14

植物分子遗传学

  

30

1.5

 

 

0922806111

高级作物育种学

王庆钰李景文

40

2

 

 

0922806112

作物遗传育种Seminar

王庆钰组织

40

2

 

 

 

0922806113

植物分子育种学

王庆钰

40

2

 

 

0922806117

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鞠会艳

石武良

40

 

2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尤江峰

30

1.5

 

 

0922806310

高级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尤江峰

30

1.5

 

 

0922806118

植物营养Seminar

杨振明

30

1.5

 

 

0922806119

高级植病研究法

刘金亮

秦庆明

 

40

2

 

0922806120

分子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李桂华

 

40

2

Ö

0922806121

高级植物病毒学

刘金亮

 

30

1.5

Ö

0922806122

植物病原细菌生物学

张艳华

 

40

2

Ö

0922806123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潘洪玉

秦庆明

 

30

1.5

Ö

0922806124

高级昆虫研究法

席景会

  

潘怡鸥

张炬红

40

2

 

 

0922806125

昆虫研究新进展

张炬红

潘怡鸥王  

30

1.5

 

 

0922806126

昆虫化学生态学

张炬红

40

2

 

 

0922806127

昆虫学Seminar

席景会

40

2

 

 

0922806128

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30

1.5

 

 

 

 

 

 

 

0722806301

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吴  颖

30

1.5

 

 

讲授与讨论

考查

 

0922806302

植物基因工程

张世宏

30

1.5

 

 

0722806303

高级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

苏胜忠

30

1.5

 

 

0922806304

植物化学

韩俊友

30

1.5

 

 

0922806305

生物信息学

边少敏

30

1.5

 

 

0922806307

科技英语写作

秦庆明

20

1

 

 

0922806308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石武良

20

1

 

 

0722806102

植物细胞生物学

苏胜忠

40

2

 

 

0922806105

仪器分析

张祥辉

20

1

 

 

0922806309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杨振明

30

1.5

 

 

0722806101

细胞遗传学

原亚萍

单晓辉

40

2

 

 

0922806311

高级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40

2

 

 

0922806312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外语

王英等

20

1

 

 

0922806313

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法

姜文洙

20

1

 

 

0922805105

生物统计与SPSS软件

徐向红

30

1.5

 

 

0922806315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专题

林辰涛

20

1

 

 

0922806316

根际生态学

  

30

1.5

 

 

0922806317

土壤学原理与方法

  

40

2

 

 

0922806318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40

2

 

 

0922806319

施肥与环境保护

王晓丽

20

1

 

 

0922806321

植病专业Seminar

张世宏

秦庆明

潘洪玉

刘金亮

李桂华

40

2

 

 

0922806314

植物分子遗传学

王  英

30

1.5

 

 

0922806324

害虫综合治理t

张炬红

30

1.5

 

 

0922806325

昆虫分子生物学

席景会

30

1.5

 

 

0922806326

农药毒理学

潘怡欧

30

1.5

 

 

0912806301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张世宏等

20

1

 

 

0912806302

植物蛋白质组学

席景会等

20

1

 

 

0912806303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

杨振明等

40

2

 

 

0712806304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单晓辉

苏胜忠

40

2

 

 

0912806305

生物信息学

外聘教师

20

1

 

 

0912806306

分子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40

2

 

 

0912806307

植物科学Seminar

王庆鈺等

40

2

 

 

0912806308

植物与昆虫互作机制

席景会等

20

1

 

 

0912806309

植物分子育种学

王庆鈺

40

2

 

 

0912806310

植物化学

韩俊友

20

1

 

 

0712806311

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进展

原亚萍等

40

2

 

 

0912806312

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杨振明等

40

2

 

 

0912806313

植物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潘洪玉等

40

2

 

 

0912806314

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张世宏等

40

2

 

 

0922806329

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

边鸣镝

30

1.5

 

 

 

 

植物学

吴颖

76

 

 

 

辅导自学

考查

 

作物遗传育种

王庆钰

80

 

 

 

 

遗传学

原亚萍

40

 

 

 

 

植物营养学

杨振明

60

 

 

 

 

普通昆虫学

席景会

20

 

 

 

 

农业昆虫学

张炬红

20

 

 

 

 

植物化学保护

王岩

20

 

 

 

 

普通植物病理学

刘金亮

20

 

 

 

 

农业植物病理学

张世宏

20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公共课12学分、必修课不低于8学分,教学实习6学分,两个必修环节2学分

各专业课程设置见附表。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和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一般第一学年学习课程,第二学年开展实践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培养单位应建立适合本领域业务发展和专业特征的实践实习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实习和技术研发、推广。实践实习累计不少于12个月,原则上在校外进行。

(二)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与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合作导师联合指导。

五、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二)开题报告: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第一学期开始的文献阅读后,须对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撰写综述报告(不少于3000字)。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成绩合格的研究生方可参加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选题的创新性、实用性;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选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工作成绩等。开题合格后可获得1个必修学分。文献综述一般在第一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二学期中(一般在5月份)完成。

没有通过选题报告论证者,可以继续准备,最迟在第三学期初重新进行报告、讨论,直至通过。

(三)中期检查: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第四学期中(一般在10月份)进行论文中期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进行。研究生须提交详细的学位论文提纲,并报告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未通过中期考核者重新开题,并延期毕业论文答辩,考核结果保存在学院。中期考核合格后可获得1个必修学分。

(四)实践研究

研究生根据选题从事不少于12个月农业技术研发或推广实践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6学分。

(五)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时间一般为6月份。

六、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附表:

作物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05218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00

3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0177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8651010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40

2

865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86510300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专业课

86520100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同学术型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

崔金虎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第一学期

86520200

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

(同学术型高级作物育种学)

王庆钰

40

2

86520300

种子生产与检验技术

李景文

40

2

86520400

作物生理生态

20h同学术型作物生态学)

都兴林

40

2

86530100

生物技术导论

(同学术型植物分子育种)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86530200

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

(同学术型生物统计)

动科

40

2

86530300

科技论文写作

 

20

1

865304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

崔都李李姜各8

40

2

86520700

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

席、潘

40

2

实践研究

86540100

实践实习

 

 

6

 

 

第二学期始

 

植物保护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05218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00

3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0177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8651010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40

2

865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86510300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专业课

86520500

植物保护学研究进展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第一学期

86520600

植物保护学研究技术

 

40

2

86520700

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

席、潘

40

2

86520800

生物防治

(同学术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40

2

86530100

生物技术导论

(同学术型植物分子育种)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86530200

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

(同学术型生物统计)

动科

40

2

86530300

科技论文写作

 

20

1

86530500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原理

 

20

1

86530600

生物安全

 

40

2

实践研究

 

86540100

实践实习

 

 

6

 

 

第二学期始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05218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00

3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0177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8651010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40

2

865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86510300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专业课

86520900

土壤学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第一学期

86521000

高级植物营养学

(同学术型高级植物营养学)

 

40

2

86521100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进展

(同学术型植物营养seminar)

 

40

2

86521200

肥料资源与养分综合管理

(同学术型养分资源共和管理)

 

40

2

86530100

生物技术导论

(同学术型植物分子育种)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86530200

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

(同学术型生物统计)

 

40

2

86530300

科技论文写作

 

20

1

86530700

植物营养研究法

 

40

2

86530800

植物营养与环境分析

 

40

2

实践研究

 

86540100

实践实习

 

 

6

 

 

第二学期始

 

 

 

 

园艺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05218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00

3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0177802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0010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20

1

0121802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基础课

86510100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40

2

865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86510300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40

2

专业课

86521300

园艺学研究进展

贾承国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第一学期

86521400

园艺植物育种与

良种繁育学

郭庆勋

40

2

86521500

园艺植物生理与栽培学

贾承国

40

2

86521600

园艺植物种苗生产与营销

王晶莹

40

2

86530100

生物技术导论

(同学术型植物分子育种)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86530200

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

(同学术型生物统计)

 

40

2

86530300

科技论文写作

 

20

1

86530900

园艺植物研究法

张春雨

40

2

86520700

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

 

40

2

实践研究

 

86540100

实践实习

 

 

6

 

 

第二学期始

 

 

 

 

植物科学学院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

植物保护领域

为规范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植保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掌握植保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保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如下:

 

植物保护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0100

植物保护学原

 

60

3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第一学期

FQ86620200

植物保护研究技

 

60

3

FQ86620300

农业生物安

 

60

2

FQ86620400

植物检疫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第二学期始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作物领域

为规范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作物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0500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60

3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FQ86620600

作物育种理论与技

 

60

3

FQ86620700

高级植物生理

 

40

2

FQ86620800

农业生态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第二学期始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

为规范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学习、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0900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含可持续利用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FQ86621000

农业资源利用新技术(含设施农业

 

40

2

FQ86621100

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案例

 

40

2

FQ86621200

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法(室外、室内研究方法

 

40

2

FQ86621300

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

 

40

2

FQ86621400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精准农业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讲授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第二学期始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园艺领域

为规范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园艺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1500

园艺学进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FQ86621600

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

 

40

2

FQ86621700

园艺植物生理与栽培

 

40

2

FQ86621800

园艺商品

 

40

2

FQ86621900

反季节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始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原则

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园艺生产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目标,以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种业领域

为规范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种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种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种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种业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2000

植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利用

 

60

3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FQ86622100

种子工程技

 

40

2

FQ86622200

种业经济与管

 

40

2

FQ86622300

种子科学研究进

 

60

3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第二学期始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种业发展、种业技术推广、种业经营管理等,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种业行业或与种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种业行业或与种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业信息化领域

为促进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林业、渔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担负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各学科综合、较宽口径的培养方式,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0学分。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农业信息化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2400

农业信息化导

 

40

2

讲授与

讨论

讲授与

讨论

考试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FQ86622500

农业信息化进

 

40

2

FQ86622600

农业系统工

 

40

2

FQ86622700

农业应用系统开

 

40

2

FQ86622800

农业信息化技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始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四、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理论、技术、管理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设施农业领域

为规范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设施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设施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设施农业领域在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 别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任课教师

学时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MY00400500

自然辩证

 

40

2

讲授

考试

第一学期

MY00400600

科学社会主

 

20

1

MY00400200

外国

 

80

4

基础课

FQ86610100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40

2

FQ86610200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40

2

FQ86610300

发展传播

 

40

2

专业课

FQ86622900

设施作物栽

 

40

2

讲授与

讨论

讲授与

讨论

考试或考查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FQ86623000

设施农业环境工

 

40

2

FQ86623100

农业设施设计与建

 

40

2

FQ86623200

设施农业经营与管

 

40

2

FQ86623300

设施农业科学进

 

40

2

FQ86630100

病虫害综合治

 

40

2

 

 

考试或考查

 

第二学期始

FQ86630200

计算机应

 

40

2

FQ86630300

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

 

60

3

FQ86630400

科技论文写

 

40

2

实践研究

 

 

 

 

 

讲授

考试

第二学期始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设施农业领域的理论、技术、管理问题等,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设施行业或与设施农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设施行业或与设施农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本方案由全国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培养协作组负责解释。

 

 

 

 

 

 

 

 

 

 

植物科学学院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原始)

植物保护领域

为规范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植保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掌握植保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保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如下: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专业课(10学分)
    1)植物保护学原理――――――――――3学分
    2)植物保护研究技术-――――――――3学分
    3)农业生物安全―――――――――――2学分
    4)植物检疫学――――――――――――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利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植保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必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作物领域

为规范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作物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作物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专业课(10学分):
    1)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3学分
    2)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3学分
    3)高级植物生理学―――――――--――2学分
    4)农业生态学――――――――――――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作物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

为规范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学习、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如下: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专业课(10学分)
    1)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含可持续利用)―― 2学分
    2)农业资源利用新技术(含设施农业)――― 2学分 不选
    3)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案例)―― 2学分
    4)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法(室外、室内研究方法)2学分
    5)农产品生产安全评价与控制――――――――2学分
    6)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精准农业)―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园艺领域

为规范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园艺学进展------------------------------2学分

2)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2学分

3)园艺植物生理与栽培学----------------------2学分

4)园艺商品学--------------------------------2学分

5反季节园艺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5、补修

大专学历生源和跨领域、学科生源需补修领域相关专业本科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方向任意选择下面课程中的两门:

1)观赏园艺学

2)蔬菜栽培学基础

3)果树栽培学基础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原则

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园艺生产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目标,以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种业领域

为规范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种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种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种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植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利用――――3学分=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3学分(作物领域专业课)

2)种子工程技术―――――――――2学分

3)种业经济与管理――――――――2学分

4)种子科学研究进展―――――――3学分=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3学分(作物领域专业课)

作物领域专业课参考

1)高级植物生理学―――――――--――2学分

2)农业生态学――――――――――――2学分

3)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3学分

4)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3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种业发展、种业技术推广、种业经营管理等,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种业行业或与种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种业行业或与种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农业信息化领域

为促进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林业、渔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独立担负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各学科综合、较宽口径的培养方式,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0学分。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 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农业信息化导论―――――――2学分 

2)农业信息化进展―――――――2学分  

 3)农业系统工程――――――――2学分    

4)农业应用系统开发――――――2学分      

5)农业信息化技术―――――――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 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

1.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理论、技术、管理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 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至5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设施农业领域

为规范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学位授予等环节,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设施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培养要求

1)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设施农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与设施农业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工程设计、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三、课程学习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攻读本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学习以下课程,总学分应不少于30学分。

1、公共课(13学分)

1)自然辩证法 ――――――――――---2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1学分
3)外国语--――――――――――------4学分
4)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2学分
5)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学分
6)发展传播学--―――――――――――2学分
2.领域主干课:(10学分)

1)设施作物栽培    ―― ――――――2学分

2)设施农业环境工程 ――――――――2学分

3)农业设施设计与建造――――――――2学分

4)设施农业经营与管理――――――――2学分

5)设施农业科学进展―――――――――2学分=园艺学进展2学分(园艺领域专业课)

园艺领域专业课参考:

1)反季节园艺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2学分

2)园艺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2学分

3)园艺植物生理与栽培学----------------------2学分

4)园艺商品学--------------------------------2学分

5)园艺学进展-------------------------------2学分

3.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

1)病虫害综合治理――――――――――2学分
2)计算机应用――――――――――――2学分
3)作物科学技术研究进展―――――――3学分
4)科技论文写作―――――――――――2学分

4.必修环节:

包括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5-6月份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等。

四、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设施农业领域的理论、技术、管理问题等,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设施行业或与设施农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设施行业或与设施农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设施农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位授予

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

本方案由全国农业推广硕士设施农业领域培养协作组负责解释。

上一条:2.9.3专硕农艺与种业领域适用培养方案

下一条:2.9.1本硕博适用培养方案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