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第五届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备赛工作,强化学生专业素养,锤炼实践操作能力,搭建学术交流与技能展示平台,10月9日,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成功举办“植物科学学院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暨第五届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选拔赛”。本次大赛规模空前,共设十大比赛项目,全面覆盖了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技能与前沿领域,参赛选手覆盖了学院所有专业,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竞技与展示平台。
大赛严格按照第五届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要求,项目设置兼具基础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在“昆虫标本制作”和“昆虫解剖与昆虫结构绘图”比赛项目现场,参赛学生巧手匠心,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制作出精美的标本和精准的结构图谱。“昆虫微景观展示”项目展现了参赛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审美创造力。在实验操作赛场,“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和“病原物结构绘图”等项目考验参赛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动手能力。“植物病虫害识别”项目通过基础知识与图片识别,全面评估了参赛者对于病虫害诊断的基本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大赛特别突出了数字化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植物保护专业知识视频制作与展示”和“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动画制作与展示”等项目中涌现出一批制作精良、通俗易懂的优秀科普作品,充分展现了参赛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展示”和“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等项目体现了学院在科研创新和学术素养培育方面的丰硕成果,学子们的奇思妙想与扎实研究赢得了评委的频频赞许。“青年教师学术论坛”项目为学院青年教师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碰撞科研火花的平台,体现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活力与传承,形成了师生同台竞技、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各项目分别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和团队将代表吉林大学接受学院专家委员会的集中指导与培训,全力备战第五届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
为保障赛事顺利推进,学院提前部署组织保障工作:学院组建大赛组委会,负责策划协调与赛前培训;各项目负责教师提前准备实验材料,确保设备与耗材到位;赛前要求汇报组拷贝PPT、视频至指定电脑,明确汇报师生着正装、实验操作穿实验服的着装规范。赛后,学院将结合教师建议,指导参赛队伍完善作品。
此次选拔赛不仅是全国大赛的重要备赛环节,更是学院检验植物保护专业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评促改,有效激发了学子专业学习热情,为后续参与全国大赛积累经验。学院将持续以赛事为抓手,深化专业建设,助力学子在植物保护领域成长成才,为行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各项目参加第五届全国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人员名单:
项目一(昆虫标本现场制作):陈映多 2023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二(昆虫解剖和昆虫结构绘图):徐静婷 2023级 园艺专业
项目三(昆虫微景观展示):王舒乔 2023级 农学专业,徐静婷 2023级 园艺专业
项目四(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和病原菌结构绘图):梁宇侦 2023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五(植物病虫害知识考核):李逸雪 2023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六(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展示):康越婷 2022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七(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吴 军 2022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八(植物保护专业知识视频制作与展示):刘思宏 2023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九(植物保护专业知识动画制作与展示):彭 曦 2023级 植物保护专业
项目十(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王 尚 副教授




